跳到主要內容區

社會處方簡介

社會處方箋(Social Prescription)是一種強調整體健康促進的新型照護模式,起源於英國國民保健署(NHS),其核心概念是透過非藥物性的方式,協助個人改善健康與生活品質。當醫療人員(如家庭醫師、護理師)發現病人的問題並非完全來自生理疾病,而是與孤獨、焦慮、壓力或生活失衡有關時,便會開立「社會處方」,轉介其參與各類社區活動與資源,例如共餐、藝術課程、園藝、體適能活動或志工服務等。透過這些活動,幫助個人建立人際連結、提升自我效能,進而改善心理與社會福祉。

在執行上,社會處方箋制度通常會納入一個中介角色,稱為「Link Worker」(連結工作者),他們負責與被轉介的個案深入討論需求、設定目標,並協助其找到適合的社區資源。這不僅減輕醫療人員的負擔,也確保個案能獲得持續性支持。根據英國與其他國家的研究,社會處方箋可有效減少醫療濫用、提升心理健康,並促進慢性病患者或高齡者的生活滿意度。

英國是最早也是最全面推行社會處方箋制度的國家,目前 NHS 已將 Link Worker 設為基層診所常駐人員。而在加拿大、澳洲、日本等國,也逐漸將此模式納入公共健康體系,特別針對高齡社會、慢性病防治與預防孤獨死亡等議題,展現良好成效。

在台灣,儘管社會處方箋尚未制度化,但已有實施潛力。例如社區關懷據點、日照中心、衛生所及非營利組織等都具備豐富資源。然而,推動過程也面臨幾項挑戰,包括醫療與社會部門協作機制尚未完善、缺乏受過訓練的 Link Worker、以及社會處方缺乏明確的制度與經費支持。若要推廣社會處方箋,應從制度設計、專業人員培育、資源平台建置與政策挹注等方面著手。

整體而言,社會處方箋的核心不在於「處方」兩字,而是讓醫療回歸人本,結合社區力量,陪伴人們活出更有連結感與生活意義的健康人生。未來若能持續累積在地實踐經驗,並透過跨部門合作推動制度化,社會處方箋有機會成為健康照護中不可或缺的一環。

瀏覽數:
登入成功